入伏以来,福州市内大大小小的沿河公园和滨河林荫绿道吸引了不少前来纳凉的市民。
“天气太热了,但是总在家里开着空调也不行。趁着晚上到河边走走,就当健身了。”傍晚时分,市民王敏在福州市左海公园附近的梅峰河边纳凉。他和记者说,过去梅峰河是典型的黑臭水体,沿河两侧有不少餐馆往河道中排放污水。经过治理,现在河水清澈,沿河两侧是茂密的植被和宽敞的休闲步道,亭台石凳散落其间,一派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
福州别称榕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闽江穿城而过,城区河网密布,水巷蜿蜒,共有内河150余条,总长超过250公里,汇水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国内水网平均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福州的内河环境受到了破坏,建成区中就有44条黑臭水体,城区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严重困扰了市民生活。
“为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百姓更有幸福感、获得感,福州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水系综合治理、改革创新、综合施策,举全市之力打好新时代治水攻坚战。
福州市城乡建设局给排水处副处长刘锋杰和记者说,面对治水难题,当地考虑整个城区的山川水系、地形地貌、水系布局、流向、流量、密度、标高,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之间的关系,提出整体处理方法,“比如,针对晋安河内涝问题,在上游的琴亭湖开挖扩容40万立方米,在下游的光明港清淤60万立方米,还实施晋安河直排闽江工程,从头到尾疏通水系”。
为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割裂式治理方式,福州将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污染源治理、水系旁边的环境治理等方案同步实施、环环相扣。比如,在内涝治理方面,按照“上截、中疏(蓄)、下排”的思路,提出了高水高排、扩河快排、分流畅排等9大策略;在黑臭水体及旁边的环境治理方面,制定了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全面清疏等9项措施以及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5个办法,推动全链条治理。
“内河黑臭问题‘症状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刘锋杰表示,为达到水岸同治、源头管控,福州拆除内河两侧6米内建筑,沿河埋设大口径球墨铸铁截污管,加强雨污分流,全方面推进管网修复提升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做到污水不入河。同时,排查整治污染源3507个,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86家,规范整治隔油池、沉淀池、排废口等设施,实现从源头上截污治污。
位于福州杨桥路的陆庄河承载了福州众多历史记忆,陆庄桥、高峰桥、高将军亭等历史古迹皆位于陆庄河沿线公里的河道两旁是宽敞的人行步道,还设置了不少石桌凳供行人休憩,驳岸中“生”出的一棵棵榕树俯向河内,绿意洒满河面。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蚊蝇飞舞、令人掩鼻的臭水沟。
陆庄河位于白马河和新溪河之间,卡在两河之间的陆庄河水难以流动,造成河水淤积恶臭。而陆庄河流经不少老旧小区,以前河两岸是“死胡同”,连基本通行都成问题,治理起来难度极大。
治水工程启动后,在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河道两旁的杂物间、老旧围墙等被一一拆除。通过系列建设并添加补水设施,在启用泵闸后,白马河水通过陆庄河流向新溪河,变成永久单向流动水体,河水水质得以大大改善。
像陆庄河这样的水体治理,工程浩大、涉及面广,治理并非易事。据福州北控鼓台水系环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余杨钦说,福州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内河按流域打包,形成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包,通过公开对外招标,引进了中国水环境等专业团队参与水系治理,实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握在了一起,治理费用先由社会资本方投资,政府按效付费,运用经济杠杆,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双手”合力,使福州在工程建设中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工艺,用专业的技术攻克难题。比如,在河道清淤中采用干塘清淤法,建设花园式底泥处理厂;在梅峰河等内河治理中,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在瀛洲河污水管道铺设中,采用地下打洞的“顶管技术”等。
余杨钦表示,为解决“建管脱节”问题,福州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确定为15年,企业在2年至3年的建设期后,还需负责12年至13年的运维,确保“谁建设、谁养护”。同时,设立对水质维持、环卫保洁、设备正常运行等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系,评判结果与付费直接挂钩。
常态化监管养护也必不可少。福州试点设立“水系智慧公示牌”,实时监测并公示水质pH值、溶解氧、浊度等参数,便于市民监督水系治理成效。目前已在福建省率先组建了60人的水系巡查队伍和126人的“护河团”。
“为畅通生态循环水系,让水多起来、动起来、清起来,福州采取了水系连通、水体流动、生态补水等办法,运用闽江潮汐规律,每天两次引闽江水入城,对内河实施生态补水。”福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华说。
在治水过程中融入生态修复理念是福州水系治理的一大突出特色。在这一理念引领下,福州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在浦东河、台屿河等内河治理中,采用生态驳岸,保持河道自然风貌,实现河水与地下水自由交换,拓宽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空间。
福州还打通13条断头河,全面清淤河道,建设推流泵站,让水流保持在每秒0.2米以上;加固、加高水系入江入海闸门,把水留住、增加水量,内河水位平均提高1.2米至1.8米;综合采取曝气充氧、生物治理等手段,提升内河自净能力,进一步改善水质。
记者在福州知名景点上下杭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内的三捷河边看到,沿河两侧绿树成荫,青砖白墙掩映其中,斑驳的石板路通向幽深的街巷,充满古朴气息。
郑华和记者说,三捷河自古繁华,唐代以来就是福州的重要航运通道。进入21世纪以后,沿河餐饮业的繁荣以及两岸人口的持续增长,数倍于以往的生活垃圾污水直排入河,大大超出了河道自净能力,导致底泥淤积、河道淤塞、水体黑臭,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和商户的生产生活。2017年,三捷河纳入鼓台中心区水系综合治理PPP项目,进行治理。
为确保古驳岸安全,施工团队在干塘清淤的基础上进行河底铺砌,用碎石、卵石等把底泥与河水“物理隔离”,实现河水与下部土体的自然生态交换。治理后的三捷河,水清岸绿,多种水生植物点缀河中,令游人心旷神怡。
此外,福州还创新提出“串珠公园”理念,以沿河步道和绿带为“串”,以有条件的块状绿地为“珠”,打造滨水生态休闲空间,建成沿河串珠公园379个,滨河林荫绿道500多公里,新建和提升公园绿地5000多亩,让市民真正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生态福利。
统筹推进城区水系综合治理,让福州城区44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99条主干河道和39条支流全面完成治理,防涝能力大幅度的提高,涉水设施短板逐步补齐,基本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春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