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我国航天工程再次取得新进展,嫦娥5号不久后将择期发射。在我国的航天事业中,有这么一群人,我们从未见过他们,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未曾听闻,但是正是这群航天人几十年的默默付出,造就了我国如今辉煌的航天事业,他们是当代中国的民族脊梁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的一名工人,现任发动机药面整形组组长,航天集团高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30年来兢兢业业,以高超的技术被称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2015年他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
徐立平1968年出生,是一个标准的航二代,全家共有11口人,除了没有毕业的学生,其余的全是航天工业的从业者,他的母亲温荣书,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整形车间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徐立平,自小便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走上航天之路也就理所当然。
1987年,19岁的徐立平从技校毕业进入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发动机整形车间,从此正式踏足航天领域,成为了一个航天人。
在当时,我国的航天事业远不如现在辉煌,并且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药面整形是一项世界级的难题,而且更为致命的是这项工作,即使再精密的机器也无法代替人工。
发动机药面整形,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对发动机燃料进行修剪,使其符合规定标准,而作为火箭燃料的火药,数量十分庞大,一旦在操作的流程中有半点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个岗位,也是国家一级危险岗位。
众所周知,在航天事业中,对精度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徐立平从事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药面整形,其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值是在0.5毫米。
为了达到精度要求,徐立平每天对着固体发动机不停地练习,由于安全原因,每次作业时现场只能有两个人,曾经有一位工人在雕刻时操作失误,引起发动机燃烧和当场牺牲,足以说明这个岗位的威胁性之大。
经过一番推敲,徐立平决定从刻刀身上下功夫,他便几位工友琢磨着改进现有的刻刀,发明出一种更安全、效率更加高的刀。
为此,他和工友们曾对着木匠的刀具苦思冥想,一遍遍的尝试,一遍遍的修改改进,最终,在削水果皮的削皮机上得到了启发。在这个灵感上,徐立平和工友又经过反复设计修改,研制出了一套半自动固体燃料发动机整形专用刀,后来这种刀具被命名为立平刀。
除了研发刻刀,徐立平还积极探索其他的有关技术,改进相关设备。在他的带领下,火药整形机的机械装置、加装连锁装置等20余个相关装置都经过了改进,并且完善了设备的安全系统,此外他还承担起了核心的设备编程,通过自学相关数控知识,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徐立平曾说:下刀的力度完全要自己把控,药面精度合不合格会直接决定火箭的精准射程,虽然最大允许误差是0.5毫米,但我们大家可以做到0.2毫米,甚至更高的精度。
在这背后,徐立平付出了常人很难来想象的努力,雕刻火药这项工作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因为有任何的失误便会前功尽弃,同时由于燃料火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常年的雕刻火药工作中,徐立平的身体健康,也每况愈下。
为了能够更高效更安全的完成工作,徐立平又经过多年实验,针对不相同的型号的发动机以及不一样的种类的火药,专门研发了相对应的刻刀工具,其中有数种申请了国家专利。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药面整形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但徐立平迎难而上,出色的完成了火药的雕刻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徐立平一直严于律己,兢兢业业,面对他人的询问,他总是说再危险的工作,也要有人做,而我为什么不是那个人呢?每当看到长征火箭和神舟飞船直上云霄时,内心的那份自豪和激动是任何荣誉都取代不了的。
作为出生在航天世家的航二代,徐立平受到母亲温荣书的影响最大,温荣书曾经在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秦岭深处,成为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整形第一批员工之一,她曾经对徐立平说:国家才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哪有家?母亲的以身作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徐立平,让他坚定不移地走在航天人的道路上。
后来徐立平曾经谈及到当初接触到这项工作时的感想,他说:当时就抱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也没有想太多。
也许正是因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才让他的心中没有那种畏惧,反而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正所谓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这其中的道理不谋而合。
如今的徐立平,不仅是航天集团内的高级技工,更是成为了第四研究所7416厂的发动机药面整形组组长,在他的办公室的墙面上有着4句话:刀刀保精度,丝丝系安全,抬望航天梦,俯刻匠人心,这不仅是他对自己工作上的要求,更是一个大国工匠的线年,徐立平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在颁奖典礼上,他的颁奖词是:
在徐立平的航天人生涯中,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除了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外,他还获得过三秦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等。
2017年,中央授予了他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并且获得了第12届航空航天月桂奖大国工匠奖,成为实至名归的大国工匠
虽然不可能明白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我们却明白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响亮的名字——航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