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概念,近年来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很多人心中,包括国人自己,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制造是如何深入影响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的。
除了让火车速度更快了,手机功能更先进了,日用消费品更便宜了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吗?
以前的有钱人炫富,总少不了炫耀他们拥有多少稀有的珠宝,能享用多么昂贵的食材。
比如10月份未婚妈妈吴佩慈和闺蜜聚会,就晒出了众人将珍贵的鱼子酱放在手背品尝的照片,无名指上还戴了钻戒。
至于去年帕里斯·希尔顿与小男友订婚又退婚的闹剧,更是因为那一枚重达22克拉的鸽子蛋钻戒的归属而引发极大的关注。
但是中国制造,正在一一粉碎这些奢侈品的稀有属性,将之变成普通人也能消费得起的平价商品。
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是全球最大钻石矿商戴比尔斯(De Beers)1948年为了营销钻石而推出的广告语,自此开启了戴比尔斯对天然钻石市场标准和价格的垄断时代。
这句话则是全球钻石制造商协会在 2016 年说出的话,背景是近年来中国人造钻石对天然钻石制造商的冲击。
在人们固有印象中的人造钻石,无论是硬度、净度、光泽度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天然钻石媲美,但现在,“made in China”的人造钻石技术一天比一天成熟,大量的成品流入市场,这些人造钻长得和天然钻石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更亮更通透,严重威胁了天然钻石市场的生存环境。
中国慢慢的变成了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钻石生产国,连续十五年位居世界首位,最近几年的产量甚至占到世界总产量的90%,达到了200亿克拉/每年。
全球现已探明的天然钻石的储量约为25亿克拉,而每年的开采量只有大概1亿克拉,这也就是说,我国一年人造钻石的产量是全球天然钻石储量的8倍,是全球天然钻石年产量的200倍,这还是中国在有大量机器闲置情况下的产能。
过去,国外将金刚石合成技术视为绝密,而现在的中国,已经掌握了人造钻石的两种成熟的制造方法,即在实验室中采用高压高温法 (HPHT)或化学气相沉淀法 (CVD),仅需几周即可培育而成。
今年10月底,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汇报会上发布的有关人造钻石的重要科研成果,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强势关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也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报道。
中科院采用的方法就是CVD法,是用天然钻石做成1毫米大小的种子钻石,再将甲烷气体中分裂出的碳原子沉积在“种子钻石”上不断结晶,结晶的生长速度能达到每小时0.007毫米,一星期就可以“培育”出一颗1克拉大小的钻石,这种办法能够把钻石做到10克拉的大小,成本却只需天然钻石的六分之一左右。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普及,成本还有望继续大幅降低。
虽然人造钻石与天然钻石基本没什么区别,但因为心理因素,还是有大量的消费者受戴比尔斯等钻石供应商的洗脑,认为人造钻石不是“真正的钻石”。
很多人宁愿花大价钱去买天然钻石,也不愿意花更少的钱去买人造钻石,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觉得“真的才是稀有的,人造钻石是廉价品”,——这会让他们的爱情大打折扣。
但是,问题的重点是,中国制造的人造钻石,哪怕是珠宝鉴别判定中心的专业仪器也很难分辨出来,就算是从业多年的钻石卖家,单纯靠肉眼比对、放大镜、钻笔测试什么的常规手段,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区分。
因为人造钻石本身的所有成分和结构跟钻石一样,是纯碳原子构成的,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设备对钻石进行仔细的检测,但目前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判断标准可以区别出人造钻石与天然钻石,这种检测只能给出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为了对抗中国人造钻石,世界八大钻石生产商在2015年组建了DPA联盟,去年加今年今年足足花了1.2亿欧元,只为宣传天然钻石的稀有奢侈品属性。
事实上,将天然钻石吹捧为奢侈品本就是一个骗局,而且几乎能被认定为“20世纪最大的营销骗局”。
200多年前,钻石确实很稀罕,因为以当时的技术,人类1年只能收集到20斤钻石左右。
然而在1870年,南非发现的钻石矿每年可以产出数吨钻石,一下子就可以扭转供求关系。
为了保住高价,全球几大钻石商联合成立戴比尔斯公司,垄断钻石矿,控制供给,并通过强大的营销手段,将钻石和婚恋进行绑定。
但是现在,连欧美市场都不吃这一套了,一份来自 Businessoffashion 显示,从 2004 年到 2014 年,美国奢侈电子产品的消费增速为 14%,葡萄酒和香槟味 11%,而钻石却仅上升 1.9%。另一篇《金融时报》的报道提到,2015 年全球钻石销量下降了 3%,价格下降了近 25%。
这期间,市场咨询公司 MVI Marketing 针对这些消费者做了份关于“你更倾向于购买天然钻石还是人造钻石”的调查,70% 的受访的人选择了后者。
美林银行分析师阿什利·华莱士( Ashley Wallace)还认为,千禧一代不喜欢被告知应该为婚姻选择什么产品,而且“更重视性价比、注重环保和道德生产。比起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他们更喜欢独特的、个性化的产品和体验。”
天然钻石的开采过程充满了资本主义的血腥气息,并不是特别容易被这一代消费者所接受。
美国本土比较著名的一家人造钻石工厂名叫 Diamond Foundry,该工厂由小李子投资,他在 2006 年主演了一部讲述非法开采、走私钻石的电影《血钻》,拍摄中用到的人造钻石就来自 Diamond Foundry。
一开始戴比尔斯还对中国的人造钻石进行打压和抨击,但单纯的营销难敌市场客观需求规律,据外媒11月5日报道,戴比尔斯宣布天然钻石供应过剩,将原钻价格下调约5%。
甚至在去年,戴比尔斯还推出了自己的人造钻石品牌“Lightbox”,售价仅为天然钻石产品的十分之一,一克拉的售价约为800美元。
上个月中国国际珠宝展在北京举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豫西集团中南钻石有限公司展出了10-22克拉的无色、黄色、蓝色、黑色钻石毛坯,1-6克拉无色、绿色、蓝色、粉色、红色、黑色等各色裸钻,还有数十件戒指、项链等精美饰品,这些培育出的人造钻石产品的共同点是颗粒大、净度高、色彩极为丰富。
非也非也,人造钻石的用处大得很,首饰市场并不是其主攻对象,它被广泛地用于高精度机械加工、半导体激光器和高功率激光武器等的散热片、航空航天及深海领域的红外分光用窗口材料、高端相机的摄像头、石油钻井钻头、精密手术仪器等领域。
中国制造出的人造钻石,对全世界工业、科研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才是更为长远的。
曾经,俄罗斯的鲟鱼鱼子酱才是最昂贵的,因其稀少,2000年里海的野生鲟鱼都成了濒临物种了,发达国家不是没试过人工培育鲟鱼,但都已失败告终。
但是这个难关,在2014年被中国水科院解决了,我们已突破了鲟鱼全人工繁育技术,并大量出口国外。
中国水科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鲟鱼繁育和养殖等研究工作,攻克了野生施氏鲟幼鱼驯养难题,开发了低温保存和活体取卵手术和雌雄鉴别等技术方法,实现了鲟鱼全人工繁育的重大突破,开创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使我国一跃成为最大鲟鱼养殖国家,“鲟鱼繁育及养殖产业化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国水科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鲟鱼繁育和养殖等研究工作,攻克了野生施氏鲟幼鱼驯养难题,开发了低温保存和活体取卵手术和雌雄鉴别等技术方法,实现了鲟鱼全人工繁育的重大突破,开创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使我国一跃成为最大鲟鱼养殖国家,“鲟鱼繁育及养殖产业化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一位美国加州业内的人说,“我花了8年时间推广美国的鱼子酱,但正如现在美国其他批发商一样,我也开始购买中国的鱼子酱了。我每年都会到中国参观,他们并没有特意低价向我们出售,只是单纯的便宜而已。”
“在过去5年来,几乎每家米其林餐厅都在使用中国的鱼子酱。他们的产品质量一直很好很稳定,”他说。
后来,我们正真看到了更多类似的文章,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17年报道称,如今世界鱼子酱产量的35%都来自中国。
《》今年一篇文章报道,则称中国把鱼子酱变成便宜的小吃以后,鱼子酱正在丧失它奢侈品的地位。(当然这篇报道被美国网友都喷出翔了。)
有美国媒体讽刺说,全世界都在吃中国鱼子酱,(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甚至连俄罗斯,都开始向中国进口鱼子酱,只是他们都羞于承认而已。
如今,顶级鲟鱼鱼子酱的价格从每吨85万美元,跌到了35万美元每吨。(再次重复一下美国进货商的话:他们并没有特意低价向我们出售,只是单纯的便宜而已。)
而未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啊,不对,是向全世界提供70%的鱼子酱,并让它们上到普通中国老百姓的餐桌。
在知乎“如何理解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这一问题下面,我们能看到无数个类似钻石和鱼子酱的例子,中国制造一旦介入,实现技术突破,很多发达国家垄断的行业、奢侈的商品,就能迅速被做成白菜价,搞得发达国家相应行业纷纷降价,最终被中国制造垄断市场。
最典型的就是家用电器,30年前我们家用电器市场被日本品牌所垄断,现在呢?
我们的格力、海尔、美的等自主品牌早把日本品牌打得溃不成军,而且进军海外,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
曾经也算是奢侈品的平衡车也是如此,根据知乎用户“陈磊”的总结,平衡车最初是荷兰人发明的,一台大概是7万美元,之后专利被美国人买去,降到5万美元1台,最低做到2万美元。
淘宝随便一搜,看下美国进口的赛格威平衡车和国产小米、不知名国产品牌的售价对比:
最终,赛格威已经被中国企业买下,国产赛格威售价降低至2000块钱左右。
无论是钻石、鱼子酱、平衡车,还是5G、高铁、盾构机,中国制造正在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将奢侈变为普通,让更多人(不单单是中国人)能够享受到科技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