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裹挟着“爆炸”的信息来临,“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便利也带来网络谣言容易快速产生和传播的副作用。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就网络谣言有关问题对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911份。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86.95%受访者留意到了网络谣言的存在,包括关于社会热点事件的谣言(72.79%)、关于某个个人的谣言(64.24%)、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61.87%)、关于某个社会机构或组织的谣言(35.35%)、关于某类人群的谣言(34.46%),等等。(3月31日 《中国青年报》)
当下,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步入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然而,自媒体是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们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夹杂着一些骇人听闻的谣言。谣言四起,蛊惑人心,对社会的杀伤力不言而喻。作为一个成熟的公民,怎么来识别谣言,如何不信谣言,如何不制造谣言显得很重要。要用“三不”——不信谣、不传谣、不制造谣言,自觉主动维护社会舆论环境,当一个严守心正的现代公民。
保持一定的辨识力“不信谣”。社会语境下,有些人出于个人私利,开始制造大量谣言,有的涉及公共安全事件,搞得人心惶惶;有的为了博眼球,赚取流量炮制出各种假新闻招摇过市;有的则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比如有的声称研发出某种秘方,可以包治百病,简直成了灵丹妙药,直到人们吃过用过之后才如梦初醒。还有的通过剪辑拼接,制造了各种猎奇事件,殊不知,真实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轻易地相信谣言是一种无知的体现,对各种信息进行理性分析,然后做出科学判断,这样才不会被谣言所蒙蔽。
保持认知定力“不传谣”也是一个公民应有的眼界与格局。有些谣言本来就是捕风捉影,可有些人偏听偏信,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成为社会之害。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话筒”,都可能会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有些谣言制造者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常常会用一些小奖励带动人们进行转发,假如没有一定的定力,很容易误入歧途,成为谣言的传播者。要当好“谣言粉碎机”,就要让谣言“到此为止”,及时中断“谣言链条”,并进行举报。
“不造谣”应成为每个公民的道德操守。时下有一些人常常会制造谣言误导公众,混淆视听。有些是为赚取流量,还有些是为了“好玩”,谣言传播开来似乎有一种“成就感”,殊不知,制造谣言已经触犯了法律。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均对造谣、传谣的处罚、量刑作出相应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亦对网络诽谤、传谣的处置标准作出了相应解释。无端制造谣言者要承担对应的法律后果,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知敬畏,行有止,绝不能任性所为。
以“三不”之姿当好谣言“粉碎机”。面对社会上谣言四起,要学会理性分析,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应成为每个人的道德遵循。只有当好谣言“粉碎机”,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李红军)